环球外汇评论频道

盘点伦敦奥运赞助商 大小公司齐聚各分"一杯羹"

奥林匹克运动会赞助商最高级别为“TOP赞助商”,伦敦奥运会总共争取到了11家“TOP赞助商”。国际奥委会不愿公布TOP赞助计划的门槛,不过媒体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联想花费6500万美元获得北京奥运会TOP赞助商资格。如果按照每届赞助费用递增15%-20%的最保守估计,伦敦奥运会TOP赞助计划的门槛很可能已经提高到8000万美元,这11家赞助商至少将为国际奥委会和伦敦奥组委带来接近9亿美元的收入。
江苏商报2012/07/25 14:24:26查看回帖 收藏此文

7月27日,2012伦敦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

随着伦敦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奥运赞助商的一场暗战也已经硝烟渐起。

这不仅是运动员的体育盛会,也是奥运赞助商的盛会。

每年,都有品牌借着奥运东风赚得盆满钵满。

今天,在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奥运会的赞助商,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TOP赞助商”之争

【奥林匹克运动会赞助商最高级别为“TOP赞助商”,伦敦奥运会总共争取到了11家“TOP赞助商”。国际奥委会不愿公布TOP赞助计划的门槛,不过媒体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联想花费6500万美元获得北京奥运会TOP赞助商资格。如果按照每届赞助费用递增15%-20%的最保守估计,伦敦奥运会TOP赞助计划的门槛很可能已经提高到8000万美元,这11家赞助商至少将为国际奥委会和伦敦奥组委带来接近9亿美元的收入。】

可口可乐、Visa:

赞助“永不言退”

奥运会TOP赞助商计划以4年为一个周期。所以,当奥运的主场从北京移往伦敦之后,TOP赞助商阵容已经有所改变。但是,可口可乐、Visa等公司甚至与国际奥组委签订了长期合约。其中,Visa自1986年加入第一期TOP计划后就“永不言退”,在伦敦奥运会第七期TOP赞助计划结束后,Visa仍将继续在TOP阵营中占一席之地,他们与国际奥委会的赞助合约已经签订到了2020年。

柯达、强生:

退出“心甘情愿”

而4家企业的退出也都事出有因。强生是先成为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境内的赞助商“北京2008合作伙伴”之后,才升级为“TOP赞助商”的。所以,当奥运离开北京之后,强生选择退出并不出人意料。

与奥运有百年渊源的柯达近年却在从传统胶片向数码时代的转型中落伍并渐趋衰落。当柯达在2007年10月宣布退出之后,媒体迅速将此解读为柯达迫于财务压力的无奈之举。4年之后,柯达在今年1月份进入了破产保护程序。

宏基:

新秀“高调入场”

联想集团早在2007年12月4日,就宣布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退出TOP赞助计划。而在联想宣布退出的2天之后,宏基公司就高调入场,宣布与国际奥委会签订协议,成为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及2012年伦敦奥运计算机设备的合作伙伴。

英国本土企业之困

【北京奥运会,有不少中国企业看中了其中的无限商机,加入了奥运会赞助商的行列。不过4年后的伦敦却不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伦敦本土的奥运生意经始终没有火爆起来,这让东道主丢尽了面子。】

“不播广告”的BBC

首先是电视转播问题。伦敦奥运会是第一次东道主国家持权电视台(BBC)不能播出广告的,BBC是彻头彻尾的公共电视台,老百姓纳税埋单,政府补贴,从开播第一天起就不播广告。缺失了电视这个平台,赞助商的积极性顿时大打折扣。《泰晤士报》在慨叹之余还特意提到了CCTV,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电视台都能名正言顺卖广告,BBC和赞助商们却弄了个两败俱伤。那些长期与奥组委合作的赞助商都拥有合作的长期合同,面对这种窘境无法临阵退缩,只能想办法通过其他平台为自己的产品造势,而英国本土企业则早就知道其中利害,自然让他们赞助奥运会的欲望大打折扣。

“挤破头”的阿迪耐克

在英国公众意识中,与奥运会关联最为紧密的品牌居然是NIKE,一个没有支付一毛钱给国际奥委会和伦敦奥组委的品牌。其实自品牌诞生以来,阿迪达斯与耐克的市场争夺就从未停止过,阿迪达斯是奥运会的一级赞助商,而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耐克就练就了一套本领,引导公众观念和记忆向有利于自己转化。伦敦奥运会,这场大战势必会更加白热化。阿迪达斯此番在伦敦的战略几乎是拷贝了2008年的北京,赞助奥组委的同时包装东道主代表团,让走上领奖台的每一个英国运动员都穿着那经典的“三道杠”。耐克也是经年不变继续将赞助运动员作为最为核心的价值诉求。7月28日第一个正式比赛日,英国大红大紫的自行车巨星卡文迪什要出战公路自行车赛,这是东道主计划中的“首金”,耐克用过往几年的经营赞助支持,换得了卡文迪什的信赖。

中国品牌之退

【如果没有来自中国台湾的宏基和来自北京的水晶石,中国企业在伦敦奥运会赞助商名单里几乎要销声匿迹了。这与4年前在家门口,中国企业纷纷投身奥运赞助大潮的那种气势根本没法比。】

执著的器材提供商

宏基是“TOP赞助商”,地位毋庸置疑。而中国内地企业中,只有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官方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跻身伦敦奥运会的28个三级赞助商之列。另外还有一些中国企业凭借专业水准和执著精神,从伦敦奥运中终于分得一杯羹:北京华江文化公司获得了伦敦奥运会徽章独家生产特许权,北京城建集团与世界上第一大临时设施供应商的投资方签署协议,分包伦敦奥运会部分临时设施项目;双喜将为奥运会乒乓球赛提供乒乓球桌;天速被指定为伦敦奥运乒乓球比赛场地提供地胶。

冷静的纯赞助商

中国内地企业为何面对巨大商机表现得非常冷静,很主要的原因就是考虑面对着巨额投入,回报是否能与之成正比。从2000年以来举办的3届奥运会期间,已经有IBM、UPS、柯达、施乐等宣布退出赞助商行列,这就是说,TOP赞助商中已经有接近一半成员“换血”。据市场经济专家分析,赞助奥运,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才有可能提高3%。国际奥委会也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80%的奥运会赞助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效果。

奥运赞助商的由来

延伸阅读

奥运赞助商的由来

对奥运会的小规模赞助最初出现于上个世纪30年代。提供赞助的通常是主办奥运当地的公司。赞助规模在1970年代迅速扩大。赞助商通常还是由众多小公司组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才有了彻底变化。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为了避免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十多亿美元亏空的灾难决定大规模拉赞助并改变赞助的模式。结果洛杉矶奥运通过大幅提高电视转播费和赞助商分层计划,一举盈利。至此奥运迈开了商业化的步伐。

英国考文垂大学体育商业策略和营销教授查德威克说,现在可口可乐为了获得奥运赞助资格花费可达1亿英镑。很显然,花这么大笔钱,国际奥委会明白他们的权利必须得到保护。

另外,为了防止“突袭式营销”现象:即那些非赞助商狡猾地利用奥运宣传他们的产品,国际奥委会也要求主办国通过保护奥运官方赞助商的立法。

顶一下
发表看法

关闭

主编推荐

环球外汇评论频道-联系我们-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鲸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