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汇率的两股力量

汇率有市场决定的一面,也有难以避免国家因素影响的一面,这意味着主要经济体间的政策协调,在全球治理建设健全中是必要的
2011-03-15 15:30:25查看回帖 收藏此文

究竟是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主要决定着汇率形成与波动?这个问题,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时就已存在。只是现在,答案已变得很显然:资本项目和资本交易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汇率主要由资本项目决定。

1971年之后,以固定汇率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走入了历史,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无体系”时代。没有了贵金属的基准支撑和制约,汇率基本就浮动了。在教科书及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谈判桌上,经常项目被视作决定汇率的主导因素。以经常项目收支的顺差或逆差,也就是商品与服务贸易情况来评价汇率水平,进而提出政策调整要求。但只要粗略比较当今全球贸易额、经常项目发生额与差额、货币与资本交易额,就可明了这种认知早已偏离了实情。

先看各类外汇工具的日均交易额,1998年超过1.5万亿美元,2010年接近4万亿美元,而2009年全球商品与服务贸易额日均仅858亿美元。再看非金融机构的外汇交易占比,从1998年的17%降至2010年的13%;各类金融机构的交易占比,从1998年的83%上升到2010年的87%。这些由金融机构主导的货币资本交易,主要发生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每天巨额交易中的65%是跨境交易。而且,这些交易主要是以衍生品方式进行,现货交易仅占2010年全部外汇交易的37.4% 。

这种状况,是国际货币体系由固定汇率制进入浮动制时代的必然结果。一旦汇率脱离了某种基准牵制,国际融资在由官方主导向私人金融机构主导转变的“私人化”过程中,种种所谓金融创新及由此带动的货币资本交易,就如脱缰的野马,狂奔而去。

远远超过贸易额和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的货币资本交易,无疑成了外汇市场上的主导者。而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又是货币资本交易的主导者。所以,汇率的定价权并不在实体企业,也就不在商品与服务贸易领域,金融力量已然成了当今世界的汇率定价者。

现今的金融力量,基本把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由此,汇价的主导权也就在这些国家。如果说汇率有操纵,那也是金融机构在操纵,也是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在操纵。

当然,这并没有否定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的影响。只不过,这一原本决定汇率的基础性因素,已被日益快速膨胀的金融交易,仅仅当作题材不断炒作,进而不断被扭曲,以至在汇率波动的轨迹中看不到多少影子了。

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不仅国内金融市场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在国际金融交易与货币体系中,更没什么影响力,暴露在外的,基本是过去十多年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但他们还没有多大力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去对冲和平衡。因此,似乎贸易和经常项目就成了这些国家汇率低估的证据。

顶一下

12

发表看法

关闭

主编推荐

环球外汇学习频道-联系我们-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环球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