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外汇讯息频道

央行:不再发布“金融机构外占数据” 因其不再反映资本流动

日前,中国央行在记者会前向媒体提供了一份问答,文件称,自2016年1月起"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不再公布"外汇买卖"科目是对报表科目的优化,避免市场误读。
中国央行2016/02/26 18:53:46查看回帖 收藏此文

环球外汇2月26日讯--日前,中国央行在记者会前向媒体提供了一份问答,文件称,自2016年1月起"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不再公布"外汇买卖"科目(即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数据)是对报表科目的优化,避免市场误读。

央行称,如今外汇占款已经远离了原始涵义,更不是对资本流动的真实反应,商业银行自营的外汇市场交易不必然影响央行外汇占款,分析人士仍可以通过跨境资金流动的其它指标对中国资本流动进行判断和解读。

从1月开始,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不再公布金融机构口径下外汇占款数据。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原先的“外汇买卖”项变成了“中央银行外汇占款”;《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中,央行未如过往一般发布“外汇买卖”项目,归入“其他”。

央行通常会发布央行口径和所有金融机构口径的外占数据。央行口径一般出现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里,在2015年报表中名称为“外汇”,而金融机构口径出现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中,名称为“外汇买卖”。

通常情况下,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变化加上商业银行外汇买卖大致上等于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变化。长期看,两个口径下外汇占款的变动幅度几乎一致。但2015年个别月份出现明显背离,8-9月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降幅明显低于金融机构口径,11-12月金融机构口径降幅则低于央行。

一种解释是央行在8-9月干预汇率时采用了譬如远期交易等方式让银行在外汇市场卖出美元买进人民币,造成该月份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降幅更大。随着远期交易等方式逐渐到期,央行口径外占数据存在“补跌”现象。

中国改革开放早期,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主要是用人民币买来的,占用了人民币资金,因此产生了“外汇占款”的概念,从外汇占款数量也可估出商业银行手中的外汇数量。后来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越来越丰富,不再局限于购汇渠道,“外汇占款”概念则易出现误导。

外汇储备、央行及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结售汇数据通常是判断资本流动的三项主要参考,此番调整难免会引起市场的种种猜疑。

一些人认为中国正受到资本外流的巨大压力,央行藏匿数据以应对资本流出。

澳新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向本报表示,“由于央行不透明的工作方式,市场无法对其资本流动情况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将引起更多的猜测,猜测中国正受到资本外流的巨大压力。它也将损害中国央行的公信力。”

高盛经济学家邓敏强报告称,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有助于理解离岸市场操作。1月初离岸人民币市场剧烈动荡,很可能有官方大力度的操作。但由于央行公布的上月银行信贷数据中停止发布金融机构外占数据,目前无从推断CNH市场的情况。

汇丰外汇研究主管Paul Mackel和王菊21日报告认为,如果1月金融机构口径的外汇占款数据不是重新调整而是彻底消失,将预示新年期间中国资本外流状况恶化并增加人民币负面情绪。

不过也有人表示,央行基本上做不到隐匿数据,因为有很多数据来源可以获得有关资本动态的信息。随着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外汇业务发展,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指标意义正在下降,且央行不会、也不需要采用藏匿数据这样幼稚的做法。

顶一下
发表看法
主编推荐

环球外汇资讯频道-联系我们-站点地图-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鲸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