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外汇评论频道

投资者警惕6月“钱荒”再度来袭

6月的钱荒让投资者仍心有余悸。美银美林指出,虽然中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在过去两个月中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投资者还是相当担心9月底时候的流动性状况,有人甚至认为将会有6月时候银行间借贷市场动荡的重演。”
51资金项目网2013/09/13 15:26:52查看回帖 收藏此文

周三媒体分析文章指出,在6月史无前例的危机之后,随着这个季度的临近尾声以及连续两个公共假期的相继到来,投资者也对中国可能出现另一次流动性紧张局面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中国有足够的金融资源和决心来避免另一次信贷危机——虽然由于银行需要满足资本要求以及客户对假期的现金需求,未来两周的借款成本几乎肯定将会升高。

美银美林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在过去两个月中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投资者还是相当担心9月底时候的流动性状况,有人甚至认为将会有6月时候银行间借贷市场动荡的重演。”

在这些投资者看来,消费者在9月18日到21日的中秋节假期,以及之后的10月初国庆节一周长假之前的现金需求几乎是肯定会大幅增长,银行业还需要在这个季度结束之前满足监管机构对贷款和存款比例的要求。

此外,还有美联储可能会在下周宣布减少资产采购项目规模的市场预期下资本的外流,而商业银行对央行的贷款在这个月只有很小一部分会到期。

作为银行间借贷成本基准指标的七天回购利率在周三时候跌至3.49%,9月开始时候的水平是3.75%。这个基准指标在6月20日发生的某一笔交易中曾有30%的纪录高位,当时最严重的现金紧缩局面中,七天回购利率的均值也接近了12%。

目前的七天回购利率更接近2013年5月晚些时候信贷紧缩局面开支之前的3.3%均值。不过考虑到2012年9月底,也是中国的货币状况相对宽松的时候也曾有过的4.7%的高水平,市场交易员均认为,这个基准指标会在9月晚些时候超过4%。

东莞银行分析师陈龙(音)认为,“到这个月底,融资状况肯定会变得更加紧张,但是应该也不会再发生一次信贷紧缩。”他认为,在6月的现金危机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也改善了自己的流动性管理技巧,“投资者对这种流动性状况的季节波动也有了更好的准备。”

有分析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在6月的时候允许银行间借贷利率飙升是希望以此打击各银行过于激进和不负责任的融资行为。这次行动使得一些中小规模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偿付财富管理产品投资者,这种产品在过去几年因为投资者寻求更高的收益率而变得非常受欢迎。

不过美银美林认为,在部分新兴市场近期的动荡局面之后,以及考虑到将在11月召开的三中全会,“中国无法承受再次受到不必要的银行间流动性紧缩打击的风险”。报告称,“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点,中国人民银行的资源很充裕,只要有必要,可以提供足够的人民币流动性。”报告也认为,在6月的动荡之后,中国的主要银行也改善了自己的流动性管理,已经有了更好的准备应对一次可能的危机。

扩展阅读:金融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2008年9月,全球银行巨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几乎摧垮了全球金融系统,让纳税人不得不背上重塑金融行业雄风的援助重担。即使如此,随之而来的信贷危机还是让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迎来了8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为了防止经济萧条,超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应运而生。然而,与二战后的起飞相比,此次经济复苏虚弱不堪。在很多富有国家,尤其是欧洲(金融危机已经逐渐演变成主权债务危机),国内生产总值仍低于危机前的巅峰水平。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旧困扰着全球经济。当前,美联储准备缩减量化宽松规模,这再度令金融市场 惴惴不安。

很明显,金融危机的起因有很多。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金融家自己,尤其是那些缺乏理智,不计风险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口口声声称能找到消除风险的方法,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掌控不了。但自危机爆发以来,央行银行家和其他监管者也一直饱受指责。批评人士认为,正是这些权威人士的愚蠢纵容了金融危机的滋生和爆发。当然,宏观背景也很重要。多年高增长、低通胀的“大缓和”时代滋长了自满和冒险情绪。亚洲储蓄率高企拉低了全球利率水平。一些研究也表明,危机爆发前从美国货币市场贪婪借贷并用借来的钱大肆购买证券的欧洲银行,也是罪魁祸首之一。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成就了债务飙升的温床。

首先从金融家的愚蠢说起。危机爆发前的数年,美国出现了大规模不负责任的抵押贷款。其中一部分贷款落入那些信用记录差,还不起债的“次级”借贷者手中。这些风险性极高的抵押贷款被转移至大银行的金融工程师手上。这些专业人士将大量抵押贷款打包成低风险有价证券出售。这些金融创新表面上分散了风险,但实际上却扩散了风险,因为只有抵押贷款之间风险不相关时,打包出售才行得通。大型银行认为,美国城市之间房价涨跌彼此互不影响。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自2006年开始,美国迎来了全国范围内的房价暴跌。

被打包的抵押贷款,被用于担保众所周知的有价债券——“担保债务凭证(CDO)”。担保债务凭证按照违约的风险和信用质量被分为几类。投资者买入较为安全的CDO,因为他们相信像穆迪和标准普尔这样的国际评级机构的“AAA”评级。事实证明,这又是错误的认知。要知道,这些评级机构拿了创造CDO银行的酬劳。不难想象,它们给出的评级很可能会有水分。

此外,投资者之所以竞相追逐这些信用衍生品,是以为这些产品既能在低利率的大环境下提供较高回报率,而且还是相对安全的投资。目前,对于当时的这些低利率究竟是央行银行家犯错,还是全球经济转移的结果,经济学家仍没有达成一致。一些经济学家将指责的矛头指向坚持超低利率的美联储,而美联储的拥护者则将指责的矛头转移到新兴经济体过度储蓄上,特别是储蓄远远大于投资的中国。他们认为,资本大量涌入安全性高的美国政府债券,拉低了利率。

低利率为银行、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寻找高回报率的风险性资产提供了动力。

不管是银行、对冲基金,还是其他投资者,都让此类风险性资产变得有利可图,并且将额外的资金用于扩大投资。如果短期利率位于低位且不稳定,在赌注杠杆化之前投资者会犹豫不决。但是,如果利率看似稳定,投资者愿意冒险从货币市场借贷,用于购买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的有价证券。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顶一下
发表看法

关闭

主编推荐

环球外汇评论频道-联系我们-站点地图-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鲸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