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外汇评论频道

迈进“百姓理财”时代

1938年出生的张香云回忆了自己的“收入档案”:1949年刚参加工作时实行的是配给制。“当时学徒工的工资很少,吃了用了再给家里一点,自己也就不剩什么了。”存不下钱,成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普遍记忆。1949年,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只有4万元,人均不足4分钱。
2011/07/05 09:56:01查看回帖 收藏此文

1938年出生的张香云回忆了自己的“收入档案”:1949年刚参加工作时实行的是配给制。“当时学徒工的工资很少,吃了用了再给家里一点,自己也就不剩什么了。”存不下钱,成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普遍记忆。1949年,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只有4万元,人均不足4分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家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一些人开始有了“存钱”的意识。统计显示,1978年全省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上升到27.3元。在今天看来,这依旧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百姓参与储蓄存款的热情开始点燃。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当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和许多人的记忆一样,张香云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到国库券这一事物的。在每月不足百元的工资收入中,有近一半金额是以纸质国库券的形式发放的。那个时候购买国库券,几乎没有人是出于理财的考虑,更多的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而电视、冰箱、洗衣机等还是城乡居民最急切拥有的家庭财产,谁家能有一两件,那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时序进入上世纪90年代,资本市场逐渐成型,上交所、深交所先后成立,1991年东北三省第一家证券交易机构——吉林证券公司长春营业部开业。人们在安排好日常生活支出后,手中的结余开始增加,于是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刘丽到现在还记得她第一次去炒股时的情形,“东北华联是我省第一家上市的企业,很多人都跑去买它的股票,我也不例外。”刘丽介绍,“1993年到1995年为吉林股民炒股的初级阶段,那时候不少人在银行里都有了部分存款,于是‘提着菜篮去炒股’成了一时的时尚。”到目前,我省86家证券营业部每天都门庭若市。

花10万元买银行理财产品,贷款几十万元买房,股票升跌已不喜不惊,炒汇、炒债、炒金……进入新世纪以后,投资渠道不断增多,百姓“生财”的路子越来越多,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A股市场出现了一轮牛市行情,基金理财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让理财投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人心。随后,股票、证券、基金、保险、房地产等家庭理财项目推陈出新,名目繁多。这个时候银行不再是以往存款、买国债的地方,而更像是一家销售多种理财产品的金融大超市。人们的存款也在不断增加。到2008年,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猛增至3976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到14540元,是1978年的533倍。2006年至2010年,全省金融业各项存款余额由4374.5亿元增加到9702.6亿元,年均增长17.3%。

如今,理财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必修课”,靠投资获得收益成为不少百姓努力的方向,“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法,也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百姓的生活改变着银行业务发展方向。现在,在长春的每一个银行分支行里,只要客户有购买理财产品的需求,无论是人民币还是外币,无论是保本型还是结构型,也无论是投资黄金期货还是买纸黄金,只要客户说出他的需要,理财经理都能为其提供产品。银行争相开通网上银行功能,市民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能完成转账汇款、缴费、购买理财产品、基金等非现金业务;近一两年,多家银行更是针对3G手机用户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将网上银行服务浓缩到一部小小手机之中。

从一穷二白到鼓励致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中国普通居民的家庭财产构成和理财观念完成了惊人的跨越。在“实现多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美好愿景下,我们的生活还将呈现出更加令人欣喜的图景。

顶一下
发表看法

关闭

主编推荐

环球外汇评论频道-联系我们-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鲸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